欢迎进入经天传媒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传媒论坛//人脉广不等于能办事
发布时间:2015-12-31 13:47:55
  |  
阅读量:39
字号:
A+ A- A

1.png

首先,不可否认有那么一小撮人确实将人脉玩的出神入化,不管有没有为别人创造价值,至少自己在行业内的风评做的不错,个人能力方面也有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每个行当都是金字塔型构造,尖儿上的那群人的才干无论放什么领域都不会弱到哪里去。成功是最好的美化剂,所以这篇吐槽只针对那些自以为能玩起人脉其实背后都传疯了坏风评的忽悠们。

这里有个偷换概念的现象:人脉广=能办事,但事实是,人脉广被偷换成“认识”的人多,而“认识”这个状态词在微博微信各种社交网络横行的时代,更没法去下一个确定的定义。比如微博互粉有互动算认识;微信通讯录里有但一句话没说过认识;在某个场合交换了下名片也算认识;在某个饭局互加了微信也算认识。

所谓人脉产生的利益或效果,只有在资源对等的情况下进行交换,产生双赢的合作才是靠谱的方式。不乏靠伪装的很有资源忽悠到好的交换资源这种情况出现,但大家都不傻,合作一两次吃亏了,砸的是自己招牌。圈子就这么大,坏事传千里,网络世界大家都跟透明人似的,别幻想捞一笔改头换面再来一次,古话怎么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透支自己的信用滥用个人品牌是自断后路的做法。

当拼命想挤入某个圈子时,你注定是个旁观者

亲身经历拿出来自黑,初出茅庐时觉得人脉好重要,拼命的想进入各种看起来高大上的圈子,舔着脸进了几个后发现,自己的阅历经验和人家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就算进去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家谈笑风生,说句话都小心翼翼生怕错一句就露怯了让人看穿。于是灰溜溜的退出,绕了一圈其实没获得什么,无非就是产生了一些所谓的“认识”。也干过炫“认识”这种蠢事儿,还好没持续太久。

每个圈层都有个平均综合实力的均值,当你自己达到了那个均值,进入是顺理成章自然发生的事情,根本不用你四处求加入。大多数的我们都是资质平平的普通人,想要进步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专注提升自己的能力,做点实在的成绩出来;交朋友,别玩人脉;诚恳、靠谱,做错了就认错,做好了要谦虚;再来点让人眼前一亮的非工作闪光点,会让你事半功倍。

那些你想要的,生命总会给你,交给时间就好。

慎用人脉,尤其是小到转发微博或朋友圈这种事

让朋友帮忙转发这事儿大部分人都做过,我也做过(前几天才针对一个人干了一次,被拒绝了)。从当年的求转发微博到现在的求转发朋友圈,我算是经历过一波又一波的私信轰炸,对了,这里我说的仅针对挨个群发信息求转这种。

微博时代答应的还算随意,但微信时代就比较谨慎了,朋友圈毕竟还是相对私密,不想把自己的后花园变成个满满人情债的广告菜地。其实觉得好的东西不用提醒自己主动就会转,所以如果希望产生好的曝光量,创造好的内容才是王道。

每一次请求,都是你的一次印象分透支,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慎用。

保持礼貌,保持微笑,保持谦虚或者保持沉默

人是群居动物,人脉虽然听起来虚,但有时候确实是能够带来一些帮助,尤其是做BD/PR/Marketing这种职能工作,怎么都逃不脱要社交的属性。

在你还不足以凭个性行走江湖的时候,尽可能让更多人喜欢你才是正确的做法。当然不是让你虚伪,至于怎样能做到,看个人情商高低了。

礼貌和微笑会给他人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在稍有些成绩时也别得意,自信是好事,自大就要坏事了;如果真的脑中无货,那就少说多听,不懂就问别装懂,诚恳总不会犯大错。

我始终坚信你在别处失去的总会在另一处收回,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不一定是好事,把得失心控制好,会给我们的职场情场之路带来不少好处。

人脉就好像用来增加视觉身高而故意烫高的头发,我们做的事情才是真实身高的构成。本末倒置,容易头重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