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谁都能理解,企业口碑非常重要,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快速的服务水平是创造好口碑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良好的社会口碑能让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招市场终端的制胜利器。口碑的产生并非出于好运气,良好的产品识别度、用户体验度、优质的服务水平是塑造好口碑的关键
最近上映的新片不少,导演盖·里奇根据凯尔特神话改编的《亚瑟王》、狮门影业翻拍自日本特摄片的《超凡战队》、黄磊改编自山田洋次导演的《麻烦家族》、小成本悬疑片《提着心吊着胆》。然而真正获得这周末票房冠军头衔的电影却是在此前一周上映的《摔跤吧!爸爸》。周末三天的时间,《摔跤吧!爸爸》的排片率从周五的不到 15% 一路走高到接近 25%,以 3 天超过 2.1 亿的成绩完成了不少人口中的逆袭。
从前期的宣传情况来看,尽管《摔跤吧!爸爸》片方做了许多的工作,甚至还请到了主演阿米尔·汗来中国跑了一圈接受各家媒体的采访,但效果并不是特别突出。从百度指数来看,《摔跤吧!爸爸》上映前一天的为 41000 左右,而本周上映的《亚瑟王》在没有主创来华,也没有太多宣传的情况下,同样能够达到 38000 左右。
因此《摔跤吧!爸爸》逆袭成功,靠的几乎完全是后期口碑的带动。影片节奏流畅,把握住了一部励志片应该有全部元素;感情处理也把握得恰到好处,深情而不滥情;甚至从影片价值观引申出来的争议,在一个可控范围内,也强化了电影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这场口碑营销来得恰到好处,它正好帮助《摔跤吧!爸爸》抓住了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中的几个空档。
首先是档期上的空档。在上期的票房栏目中我们分析了《银河护卫队》,这部电影的受众多为核心漫威粉丝,因此会更倾向于在上映首周就去看这部电影。受众群单一,也意味着在上映的次周末,票房会大幅下滑。
此外,本周新入市的电影也基本没有强如《银河护卫队》这样标准好莱坞 A 级大片的体量,影院不会为他们提供太多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口碑发酵,票房走势渐入佳境的《摔跤吧!爸爸》就成为了影院经理们最保险的一个选择。
其次则是电影类型上的空档。从春节以来,大陆电影院里几乎都被好莱坞的动作和视效大片所垄断了。从《极限特工》、到《生化危机》、再到《速度与激情 8》,电影同质化过于严重。最新上映的《银河护卫队 2》搞笑、卖萌、视效好,但哪部好莱坞大片不是这样呢?
这时候一部类型上有所差异、风格又完全不同于好莱坞的《摔跤吧!爸爸》多少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口碑让《摔跤吧!爸爸》成功“屌丝”逆袭“高富帅”《银河护卫队 2》。让人们看到这部影片的韵味。
无论是影片还是企业都是一样,一个好的口碑能够让企业在众多社会中竞争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