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智能手机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已经逐渐出现疲态,统治多年市场早已风光不再。国产手机突出重围,vivo.opoo,华为,小米都已经家喻户晓。面对国产手机的强势崛起,苹果似乎有点手忙脚乱,iPhone8发布,一度被吐槽,和四年前iPhone6一样的造型,和iPhone7相比,iPhone8在创新之处几乎毫无作为,只是在硬件方面做了常规升级,其它地方就再也看不到有任何改变了。尤其是在外观方面,更是广受舆论,任何厂家都在推全面屏,一个全面屏如此流行的今天,iPhone8竟然还是采用了四年前iPhone6的造型,被众多网友讥笑为“四世同堂”!可以说,后乔布斯时代,库克没有很好地承担起作为行业标杆的责任,苹果慢慢失去了灵魂。
“变”似乎是手机行业唯一不变的定律,曾经诺基亚、摩托罗拉称霸全球手机业,苹果以颠覆者形象出现,从而造就了手机利润全球占比80%以上的传奇,而如今苹果的引领者价值正在被削弱。
苹果iPhone 8/8plus、iPhone X三个新品近期发布,并未消弭此前其创新乏力的质疑声,搭载人脸识别技术的iPhone X,能否让消费者意识到其真正价值也是未知数,而率先引发全面屏热潮;推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在人脸识别、VR、3D摄像头等方面不断大胆尝试,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主流手机厂商,某些方面已经跃升到了可以与苹果、三星等较量一二的位置,它们是否迎来了手机史上前所未有的弯道超车机会?
苹果虽然近期一口气发布了i-Phone 8/8plus、iPhone X三个手机新品,中国某手机厂商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看到了苹果新品展示的创新技术应用,这让他松了一口气。乔布斯2007年发布了第一款iphone产品,彼时诺基亚全球市场份额占比40%左右,塞班系统风光无限,三年后,苹果iphone4首次做了大幅改版,从此,苹果成功击溃了多年手机霸主诺基亚、摩托罗拉,IOS系统也成功击溃塞班系统,但短短十年之后的今天,苹果创新带来的品牌溢价正在式微。
在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看来,中国手机厂商松了口气背后,是其综合实力的极大提升,曾经苹果发布iPhone新品,新品上一项创新技术的应用,中国手机厂商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追赶上其创新节奏,而如今像华为、OPPO、vivo、小米等则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便可以追赶上。创新技术的应用上几乎没有了门槛,甚至有些地方还要领先一步。
在今年下半年,有一个业内段子调侃,如果手机新品不是全面屏的,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三星、LG、夏普以及华为、小米、vivo、OP-PO、金立、努比亚等,有的已经发布全面屏旗舰手机,有的将要发布。甚至像糖果手机推出一款价位千元的全面屏手机,将全面屏手机激战范围从中高端拉伸到了低端市场,而近期发布了iPhone 8/8plus、iPhone X三款新机的苹果,一是时机上并未引领局势,二是仅有代表其创新水平的iPhone X是全面屏手机,而iPhone 8/8plus并不是。
手机同质化时期,孙燕飚告诉记者,全面屏手机犹如“韩国微整容”,颜值上的修整,带给消费者手机改变很大的印象,但有个痛点则是手机从85%的屏占比提升到90%,则成本却是成倍的增长,因为这带来的是元器件的集成化,模组的集中化,摄像头的微型化等,这让所有的元器件都要定制。
不过全面屏正在成为手机标配,因为iPhone 8/8plus不是全面屏等因素,造成首售效果相较于以往手机新品发布落差较大。Above Avalon分析师Neil Cybart对外表示,iPhone 8开售第一周销量可能是2014年iPhone 6发售以来最低的一次。中国移动某人士披露的其销量情况与前者所说颇为吻合。
苹果供应链尴尬
一边是 iPhone 8采用的是in-cell屏,如果改变切割尺寸做全面屏,整个屏幕的良品率会下掉到50%以下。由于in-cell屏可以实现触控显示一体化,而如果不采用in-cell屏,则违背了苹果追求机身纤薄的消费潮流。
另一边,实现全面屏的iPhone X依然矛盾,该手机使用的是三星OLED屏幕,但孙燕飚分析,这似乎并非苹果所愿,因为苹果iPhone产品一般拥有36个月的市场使用寿命,而OLED屏幕有个天生毛病,光衰是18个月,消费者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手机屏幕越用越绿,这显然跟苹果使用周期相矛盾。但是为了使用三星的折叠技术专利,只能按照三星要求采用其OLED屏幕。
这背后彰显了苹果供应链掌控不力的尴尬。
近来苹果采购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新技术OLED屏幕上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式微,台湾面板厂商友达被排除在2017年供应商名单之外,三星成了其手机OLED屏幕的唯一供应商,这违背了苹果一直秉承的“双供应商策略”,而近期苹果频频与京东方沟通合作事宜,可见其改变现状的迫切性,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在上游核心零部件上的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笔者认为,国产手机品牌之间的白热化较量得益是消费者、是中国手机市场、是中国民族品牌。至少从目前来看这种竞争带来的是良性的发展,众多品牌之间的较量促使国产手机不断提升工艺、提升性能,不断创新,甚至发展的趋势是掌握核心科技,拥有“中国芯”。国产手机在国内手机市场的较量中整体慢慢取代国外手机市场份额,而同时带给消费者的是更加高性价比的手机选择,和更健康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国产手机也做的不错,愿意关注并选择国产手机。这对于整个国内手机市场来说是一种良性循环。
所以谁能代表国产手机可能没那么重要,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的手机市场发展在这个良性的态势中,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垄断,庆幸国产手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而国产手机品牌在竞争中也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成熟的发展模式,企业处于健康的发展状态,才有后劲,才能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平稳发展,厚积薄发,才能笑到最后。
一个不尊重用户的大企业,等待它只有灭亡,而时间只是早晚的事。现在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今非昔比,如果苹果再不好好反思自己,只是把中国当做“捞钱”的地区的话,那么等待它的只有灭亡,大家觉得苹果市场份额是咎由自取吗,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微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