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经天传媒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揭秘“双十一”伪促销套路 与 企业如何正确决战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11-04 16:55:40
  |  
阅读量:51
字号:
A+ A- A

“双11”网上大促已经开启,但有些促销套路对消费者来说可谓一场智力的考验。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统计,“双11”后一月内是消费投诉高峰期,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同比增长18.6%,2016年同比增长26.27%。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往年投诉发现,预售定金不退,预售价、到手价、销售价、尾款价说法纷纭,抢单秒杀价格多、“电商专供”款混淆视听等,已经成为“双11”后投诉重灾区。

11.png

套路1:预售定金不退

预售,是电商为了提前拦截流量的重要“发明”,消费者缴纳一定的定金,待“双11”当天定金可膨胀为原值两倍乃至更多,这种促销方式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与预售相伴随的定金缴纳规则,却成为2016年消费者投诉重点之一。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天猫平台要求消费者提交定金之前,必须选择“我已同意定金不退”选项,否则无法交款。《天猫预售业务管理规范》中也有相关规定,“支付定金后,卖家如未支付尾款或买家申请退款且非卖家责任的,定金均不退还”。

问题:对商家而言,预售可以提前锁定主要顾客,对“双11”当日的销量进行预估,避免订单涌来手忙脚乱。与此同时,定金是消费者付出的沉没成本,即便之后发现价格更低的产品,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依然会因不愿放弃定金而继续购买,毕竟,对大部分人而言,失去5元的痛苦,远大于赚到5元的快乐。

提醒:这种要求很霸王条款,在没有收到商品之前,如果想退货,定金就打了水漂。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定金不同于订金,《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均有规定,定金是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如果消费者不履行约定,就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至于商家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天猫关于“支付定金后,买家未付尾款或申请退款且非卖家的责任,则定金均不退还”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定金不退还有法律依据,只能提醒剁手党们“长点心”了,在下单之前还需货比三家,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就交上定金,这笔银子支付了可无法退款。

套路2:价格名词混淆

预售价、“双11”狂欢价、到手价、销售价、尾款价……随意打开一个参与“双11”的商品页面,这么多类价格往往让人感到困惑,究竟哪个才是购买商品最后的价格呢?

问题:电商平台为何设置如此名目繁杂的优惠规则呢?一方面,繁复的科目给消费者造成一种捡便宜的错觉,往往忽略了货比三家,同时,由于折扣类目复杂,也给消费者比价造成了困难,交上定金锁定了优惠,待到最后付款时,再发现更低价格的商品已经为时已晚。另一方面,得到优惠往往意味着参与平台前期公布的各种游戏,如抢红包,消费者在参与游戏过程中付出的时间,也是重要的成本,费尽心思抢来的红包,自然更舍不得浪费。

提醒:北京商报记者咨询小米旗舰店官方客服了解到,“双11”狂欢价是一个基本价格参考,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还可享受优惠券减免、红包减免等优惠,具体数额根据购物价格以及消费者参与“双11”抢红包等活动的情况而定。

有人对这些名目繁杂的叠加优惠做了一个总结,在“双11”促销价的基础上,减去单品级优惠,减去店铺级优惠,减掉购物平台或类目提供的优惠券,再减掉购物津贴,最后减掉平台活动期间分发的红包,等于最终到手价。

套路3:秒杀价格水分多

比拼网速和手速的秒杀是“双11”重要的促销手段,包括“双11”凌晨0:00秒杀以及整点秒杀,瞬时低价,制造了足够的紧张感,而标识的价格又往往大幅低于原价,甚至出现1元秒杀。但秒杀虽刺激,却也暗藏陷阱。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部分参与秒杀的商品,价格并不具优势,甚至高于平时价格,所给出的原价并不具参考性,往往是先涨价再促销。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6年“双11”网购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16.7%的商品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甚至比以往价格都要高。

问题:秒杀的核心在于限时限量,制造了一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紧张感,在这种诱惑下,消费者往往难以冷静地货比三家。也有部分商品频繁参加“秒杀”,借助限时优惠聚拢人气。

提醒:避开秒杀坑,需要对商品平时价格有所了解,秒杀价格远低于平时价时可下手。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水分差价外,部分消费者反映,自己在“双11”购买的秒杀产品被商家以“缺货”为由取消,有业内人士揭秘称,促销期间,部分电商平台会设置一些条件,包括同一ID不得购买超过一定数量的促销商品。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表示,卖家以缺货为由解除合同缺少依据,长期来看,需要立法规范,防止个别企业以促销为名进行宣传推广,再以缺货为由取消订单。

套路4:电商专供款“缩水”

电商专供款,顾名思义是厂家专为电商平台生产的商品,但也意味着,与同等规格的线下实体商品比较,在工艺、材质上前者远不及后者。2016年“双11”后,曾有消费者反映称,自己购买的电商专供款电烤箱,在面板按键布局方面与网页描述不一致,且缺少热风循环的风扇功能,存在明显的功能缩水。

问题:为寻求低价的网购爱好者量身定制商品,固然是可值得称道的策略,但电商专供款往往与线下实体店商品在外观设计上雷同,使消费者难以辨别。业内人士指出,这是电商平台促销策略,消费者往往在线下实体店选购体验,随后在网上寻找同款商品,如果未经仔细比较,往往会将电商专供款与实体店商品混淆,在较大价格差的诱惑下非理智下单。

提醒:大部分消费者会在拿到商品的时候,发现与自己记忆中的款式大相径庭,这种打着“线上线下同质”实则用电商专供款迷惑消费者的行为并不少见。在“双11”购物时,消费者还需擦亮眼睛,细读产品详情,一旦发现是电商专供款后,需不再参考线下实体同款,另行考虑价格是否合理。

12.png

那么企业如何正确决战互联网呢?

1、经营好自己的网络推广平台

毋庸置疑传统线下营销如报纸、电视等,曾经辉煌一世,影响了很多人消费的抉择,亦或是对一个品牌认识程度的深浅。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几乎每天耗在网上,互联网和生活工作密不可分。天猫淘宝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不可否认,互联网营销深刻影响着当下的年轻人。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要经营好网络推广平台的重要原因,网络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能网络推广人员和资金都不是很充足,但是一些基础性工作必须重视,如根据公司情况、公司产品(服务)和客户情况去发帖、问答网站自问自答等基础工作,这些工作做到极致了也照样每天会有访问量和咨询量,有望转化成订单。只有基础打稳了,以后想做其他的网络营销渠道就容易多了。

2、增加用户信任感

有的企业网站流量还不错,SEO排名也很好,但是咨询量很少,转化率也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主要是用户对网站缺乏信任感。我们常会看见只有一个QQ号或是手机号的网站,这样的网站你会相信吗?倘若又有400电话、座机、手机、传真、在线留言系统、注册功能等等齐全,专业才会让用户产生信任。当然这些内容的设置以不影响用户体验为前提,力求设计富有吸引力,让用户产生咨询冲动。另外网站也可以放一些体现企业优势的文字、图片,如媒体报道、权威认证、相关荣誉、成功案例等等。

3、主次分明,精准推广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网络推广也是一样,最佳状态是精准推广。一方面要对企业客户群进行分析,何为主?为何次?在推广力度上可以有所区别。另外还可以对客户所在地进行分析,是全国分布?还是以个别省为重点?等等,在推广力度上可以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在网络推广方式选择上,可以根据目标客户群及公司状况选定,如关键词、SEO、竞价、QQ营销、软文营销、论坛营销、新闻营销等等,选择适合自身的网络推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