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作出安徽贡献
从“好邻居”到“好队友”,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安徽正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积极保持着“上进生”的昂扬姿态,努力对标对表长三角“优等生”,在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彰显“安徽作为”,贡献“安徽力量”。 迈向新征程,安徽如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继续保持“上进”姿态,借势借力、锻造长板,对标聚力强动能,合作共赢拓空间。 锻长板,就是要进一步增强策源能力、夯实产业根基、厚植生态底色,锻造安徽科技创新、制造业和绿色发展的长板,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体系中,为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作出安徽贡献。 强动能,就是要坚持不懈实现“提质、扩量、增效”,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做强做大、发展方式集约集聚,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 拓空间,就是要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与沪苏浙构建紧密型、互补型合作关系,加强与沪苏浙重点领域合作,推动重点协同深化事项落地,拓展延伸合作共赢的新领域、新空间。 一体化之路,进无止境。“上进生”安徽将进一步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争当“特长生”“优等生”,在更高质量一体化新征程中,交出一份亮丽答卷。 去年以来,我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携手推动规划实施,落实重点协同事项,完善合作发展机制,取得显著成果。 创新共建实现新突破。合肥、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加快推进,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和G60科创走廊5个产业联盟,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协调共进形成新格局。基础设施加速互联互通,商合杭、杭黄等高铁建成运营,一批省际断头路全面贯通,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加快建设,市市通高铁全面实现;中新苏滁高新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合作园区提档升级。 绿色共保取得新进展。去年以来,我省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联合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合作备忘录》,新安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 开放共赢迈出新步伐。马钢与宝武战略重组,整合组建省港航集团并纳入上海组合港。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经验,推出包括212项赋权事项的安徽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合肥、芜湖、蚌埠片区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金华片区开展战略合作。 民生共享有了新提升。我省与沪苏浙实现医保“一卡通”、健康码“一网通”和10个城市地铁“一码通”,共同签署《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个人申请出具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19项高频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 皖北振兴增添新动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重点在安徽。人口多、底子薄的皖北地区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突出短板。我省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为主抓手,统筹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当前,皖北正全面提升其在长三角发展大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王弘毅
PPT剖析问题
安徽为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培训“两强一增”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要聚焦核心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入落实‘两强一增’行动各项任务举措,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3月4日,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两强一增”工作培训在合肥举办,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为全省16个地市及相关县区的农业农村局长具体解读了“两强一增”行动方案。 “我省主要农产品产量都处于全国前列,但总体来看,亩均产出率和效益都较低”“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农业产业发展最大短板”……培训会上同步展示PPT,配上具体数据、表格、柱状图,安徽数据多少,兄弟省份数据多少,一目了然。用数据说话,让局长们带着问题意识开会。随后,与会局长还一同观看了“两强一增”典型案例宣传片,学习先进、启发思路。 “两强一增”行动是今年安徽“三农”工作的抓手和牵引。安徽提出,到2025年,力争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8万元/人、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0760元/亩,均较2020年翻一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5%、提高2.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提高4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为此,安徽将重点围绕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种业强省建设行动、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数字赋农六项行动开展“科技强农”;推进“机械强农”包括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六个方面;“农民增收”将通过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实现。 据卢仕仁介绍,截至目前,全省16个市已有7个市印发方案,剩下9个市预计本月下旬均可出台。省级层面将把“两强一增”行动与省委一号文件重点任务、“四个优先”落实情况统筹调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 培训会后,卢仕仁还部署了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去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10964.4万亩,总产817.52亿斤,实现“十八连丰”。今年产量继续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已将任务分解到各市。 抓好大豆、油料生产,特别是大豆生产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任务。安徽已制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保险方案,省级将按照一定比例承担保费,并将20种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机纳入购置补贴范围。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始终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去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产业帮扶工作均超额完成任务。下一步,安徽将持续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到户项目覆盖率继续稳定在80%以上。提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力争达55%以上,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记者 彭旖旎 实习生 陆慧慧)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彭旖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