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滴滴快的合并的消息传出之初,没有人相信出行O2O市场将偃旗息鼓,但BAT对待O2O的态度正悄然改变。随后,赶集牵手58,艺龙和去哪儿先后委身携程,就连积怨已久的美团和大众点评也选择了合并。有人说O2O巨头们已从同质竞争和无谓消耗中幡然醒悟,合并是必然且必须得选择。但对BAT而言,布局的维度不只是O2O,在很多领域都在“握手言欢”,我们不妨从O2O、国际化和投资三个方面来解读BAT的战略布局。
O2O战略:百度深蹲起跳,阿里押宝支付,腾讯打造入口
毫无疑问,BAT不约而同的把重心放在了O2O上 。
2015年百度的战略布局集中在三个方面,O2O、互联网金融和“航母计划”。其中百度的O2O布局有个很明确地逻辑线路,即入口+场景+技术+生态+开放。
首先在入口方面,百度无疑是国内互联网入口最多的平台。201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百度以81.11%的份额在搜索市场保持绝对优势,移动市场的营收也早已超过PC端。同时百度手机助手的市场份额连续9个月领跑,从流量入口变成超级入口。除此之外,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等业已成为超级APP。
对于入口的下一步,百度选择了场景。
一是加强搜索的服务场景,举个例子来说,用户搜索一部电影之后,之前的搜索只是为其展示信息内容,而百度目前做的是通过糯米、支付、地图等满足用户在线购票选座,并乘坐交通工具前往影院的所有场景。
二是提升主流APP的场景服务能力,百度地图被视为O2O的重要入口之一,并相继提供了地图+出行、餐饮、酒店、门票、电影等各类生活服务,糯米和百度外卖也正从单一的餐饮扩展到更多的服务场景,目前已经在医疗、上门服务等领域有所动作。
三是支付的引流和营销,百度钱包的定位已经从支付工具变成联合所有商户的超级钱包,借助“”源泉商业平台”等起到导流、用户管理的综合平台作用。
在技术方面,度秘或许是百度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语音处理技术的典型成果,而这些技术也正用在O2O的服务推送、语音搜索等方面。另外,百度把LBS和大数据技术用在了商户选址能方面,并借此帮助商户实现更精准的推广营销,在这个方面,百度着实技高一筹,即提高了技术变现的能力,也弥补了O2O闭环中商户一方所存在的服务短板。
而在生态和开放上,一方面借助自家的核心产品,如外卖、团购、电影票业务作为O2O的常态化业务,一方面利用连接360行等战略来扩大生态的服务范围,并在技术的驱动下将业务逐渐延伸到低频产业。这里不得不提得是百度的“航母计划”,即对投资者开放百度优质资产的项目,目前已有糯米、91桌面、作业帮、百度音乐等牵手投资者。一方面可以和合作者优势互补,一方面可以释放优势业务从而换来更庞大的生态,可以说百度O2O雏形已经完整呈现在公众视野。
相比之下,虽然阿里在O2O上把支付宝当做一枚重要棋子,腾讯深度挖掘社交的入口价值并强化支付否认作用,但腾讯和阿里的O2O布局颇有相似之处,在思路上也和百度有所不同。
首先,入口寄希望于超级APP。腾讯主要是微信和手机QQ,阿里则在UC、淘宝、支付宝等APP上下了一番功夫。从结果来看,微信和手机QQ所能覆盖的场景有限,带来的最大好处恐怕还是微信支付和QQ钱包市场份额的提升。阿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流量转化率问题,UC的流量尚不能高效转化为O2O服务,淘宝的电商属性并不利于拓展O2O,支付宝仍需要进行用户习惯培养。
其次,豪赌高频O2O服务。除了支付之外,阿里和腾讯青睐于通过投资收购来弥补服务短板。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虽然滴滴快的、美团点评等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阿里和腾讯却很难将这些场景完整的连接起来,好比说滴滴打车和大众点评之间并不能形成无缝连接。另一个问题是,一旦合并之后很容易出现一边倒的风险,比如说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倒向了腾讯一边,致使阿里不得不重启口碑并重金入资饿了么,来弥补在餐饮O2O市场出现的漏洞。
第三,把O2O的重心押到支付上。要形成完整的O2O闭环,支付不可或缺,这也正是BAT都在筹谋移动支付的原因所在。阿里本身就在移动支付上具有先天优势,微信支付在社交刺激下用户增长加速,而二者的底线也是留住支付入口。另外,阿里和腾讯还在线下支付上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烧钱战,或许得支付者得O2O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不管怎样,O2O的烧钱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但在占领之后必然不会持续目前的竞争局面。无论是百度深蹲后的起跳还是阿里腾讯的各自为战,要么在O2O格局上寻求一个新的平衡,要么最终会走向联手。从BAT在O2O巨头合并中得交叉合作来看,休戚与共似乎会是最终选择。
国际化布局:百度聚焦移动,阿里青睐电商,腾讯情迷社交
在O2O的布局上,BAT都拿出了生态的概念,而为了扩大生态圈,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系列投资,而国际化恰是三家都看好的方向。
先从百度来说,其国际化布局有三个策略:
一是注重技术储备。比如说,百度在2015年6月收购了日本原生广告公司popIn,将会采用popIn的READ技术和内容推荐技术来优化自家的广告平台,进一步完善百度大数据,提高广告投放精度。此外,百度还在9月份投资了美国云加速及安全初创企业CloudFlare,
二是产品具有全球通用性。得益于百度手机助手在国内的市场地位,百度海外第三方应用商店MoboMarket在2015年可谓动作不断,已经成为海外最大的GT体系外分发平台,在印尼、印度、泰国、越南等地区有着不错的市场份额。印度等市场有着强大的人口基数,并处于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前夜,百度选择全球通用性的产品进行海外布局,借助国内的成功经验,易于实现本土化。
三是选择一些O2O领域重点扩展。2015年10月,百度发起成立了“巴西O2O产业联盟”,同时百度在去年收购的巴西本土的O2O企业PeixeUrbano,在巴西市场份额从35%迅速增长到了55%,拥有1000万的网络用户,打败了团购鼻祖Groupon,成为市场第一。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传出了百度计划收购印度电商平台Mydala的消息,似乎准备在电商和O2O领域深耕海外市场。
对比来看,阿里的国际化布局仍围绕电商进行展开。
首先在支付方面,阿里在2015年1月份收购了以色列二维码公司Visualead,利用其专利和技术加强支付的安全性。另外,阿里还在今年9月份投资了印度移动支付公司Paytm,在此之前阿里刚刚增投印度电商公司Snapdeal,阿里试图在印度复制其电商辉煌的意图已十分明显。
其次在电商领域阿里可谓动作频繁。2015年4月份的时候,突然报出阿里投资美国电商平台Jet的新闻,仅在一个月之后阿里便投资了美国图片分享应用Snapchat。随后在2015年5月份,阿里先后投资了美国拼车应用lyft和母婴电商Zulily,并在7月份增持了新加坡邮政公司SingPost,在11月份投资了美国在线房屋租赁公司Nestpick。
和百度不谋而合的是,阿里也期望在海外复制国内市场的优势,不同的是百度倾向于具有巨大增量的新生市场,阿里却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美国市场 。
意料之中,腾讯国际化布局的核心放在了社交和游戏上。
微信的海外布局很多人有所耳闻,毕竟那个名为Wechat的社交软件在南美和东南亚地区还有着不错的市场份额。当然腾讯也在积极投资收购其他社交平台,以2015年为例,腾讯在2月份投资了南非微工作平台M4JAM,8月份投资了投资加拿大社交公司??????Kik,出于社交和游戏的双重考虑,腾讯还在九月份的时候投资了美国虚拟现实企业AltspaceVR
而在游戏领域,腾讯的野心已昭然若揭。2月份投资瑞士游戏公司Miniclip,紧接着投资了美国游戏开发公司Robot Entertainment,并在4月份投资了美国手游开发商Glu Mobile Inc。当然,腾讯的动作不止于此,五月份的时候投资了美国游戏开发公司Pocket Gems和VC Mobile Entertainment。不久前又放出了腾讯投资美国游戏开放商Artillery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的国际化布局还对医疗行业青睐有加,这和百度、阿里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理解的是,社交领域有Facebook和Twitter两大巨头拦路,还有Line、KaKao这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游戏领域还有暴雪及大批的韩国游戏开发商,医疗对腾讯来说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可以看出,在国际化布局上BAT都在遵循各自的套路,虽然在O2O领域有些重合,却也各自集中在不同的市场,并没有把战火扩展到海外市场,抑或者说还未到刀兵相见的时候。
文章来源:中国广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