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经天传媒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传媒论坛//电视+ 时代
发布时间:2015-12-22 14:36:48
  |  
阅读量:64
字号:
A+ A- A


1.png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媒体布局、报纸、电视、广播、杂志都在寻求新的出路,以求稳住传统的地位。曾经被引为传播效果最好的电视,也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渐渐失去他的优势,如何适应网络的发展趋势,成为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5年电视+的概念应运而生,在以往对于互联网媒体保持敌对视角的观念不同,电视+注重保持与互联网媒体相亲相爱 。


T2O:电视+电商

电视边看边卖的模式颇为流行,尤其是像《舌尖上的中国》以及《何以笙箫默》都曾主推过这种模式,也可以称之为T2O。T2O模式之所以能够逐渐被电视媒体和电商平台所重视,归根结底是有助于弥补双方的不足之处,能够各取所需。

《舌尖上的中国》,虽然这部专题片并没有模式上的创新,但是却无心插柳般的开创了一个F2O(Focus to Online)模式,在《舌尖2》播出时,天猫在首页的显著位置上,专门设置了“舌尖上的中国”的专题入口。在今年初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放送过程中,观众如果看上了剧中人物的饰品、衣服等商品,只需用天猫客户端扫一下东方卫视台标就能边看边买。


电视+社媒

另外一个无法避免的媒体平台就是社交媒体,作为承载年轻人大半个生活的社媒,其中蕴含的传播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看到央视在春望上的摇一摇,就把很多年轻观众拉回到春晚屏幕前。其实在此之前去年的《中国好声音》也采取了与微信合作,打开微信“摇一摇”竞猜学员的梦想导师,并可跳转到腾讯视频客户端收看该节目,有效实现了观众和电视之间的实时互动。


2016,电视+的发展趋势,主要在内容、渠道、用户几个方面。

内容:电视+影视制作公司

首先对于生态圈而言,对于底层内容的热忱是一直以来的追求。而在综艺和电视剧这两块最大的电视内容运营模式上,电视媒体却走向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综艺的制播分离已经从2015年起成为风潮,更多的综艺节目制作公司的诞生成为最佳的例证。而在原本全部通过购买形式获得的电视剧板块,现在却呈现出更多自制的倾向,并且这种倾向中夹杂着电视媒体与影视制作公司的联合。

对于电视剧内容的独播已经成为各家有点钱的卫视必争之地,而在独播之后,定制、自制将成为更大的可能。


渠道:电视+ 移动

在渠道方面,目前电视媒体已经成功的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链接起点视屏幕与手机屏幕的桥梁。那么在2016年,电视+在渠道方面的突破口或许就是在手机端的另外一个方面——电商。

不是简单的T2O,而是更加直接的电视屏幕+手机电商。因为在双屏的道路上,电视+手机的搭配法确实更加的合理的做法。

在移动电商和电视屏的联合上,2015年的双十一的湖南卫视+天猫的合作就是一次先例。在2016的电视+生态圈上,这种移动电商的比例应该会上升。


用户:电视+用户

在内容和渠道之外,媒体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用户群。

在以往传统电视媒体的惯性中,电视媒体与用户的关系一直保持着输出和接受的关系。之后,短信、微信的出现很好的改善了这种被动的传输关系。但是在互联网的大举来袭之后,电视媒体也在向往这种更多的实时互动的用户关系链。

在2016,这种趋势或许会随着更多技术的出现,高清互动云电视平台、4K视频、“推流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以此起来带动更多的用户实时交流。

包括像是之前安徽卫视提出的“电视+”概念,全频道双屏互动,将观众转化为用户。当电视内容触发互动,观众的互动行为接触品牌,品牌形象结合电视内容叠加传播到观众脑海,此时,广告便会成为“被期待的内容”。

文章来源:中国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