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4P,就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90年代被升级为4C,消费者、成本、便利性、沟通性。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
当时我们讲4C是4P的过渡,但是事实上,4C并没有替代4P,他们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在营销中都有指导性作用。只是说这两个理论站的维度不同, 一个是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一个是从市场的需求来看。
那我们看一下它有哪些适用性。4P类型的广告,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在大街上看到这种广告,叫绝对真皮鞋,只要199,仅此一天,卖完就走。大家有没有发现四个词全部在里面?产品是绝对真皮鞋,价格只要199,渠道仅此一天,促销是卖完就走。
如果同样一件事,4C会把我们强调的便利性、消费者这几个关键词揉在一个更婉约的方式里去表达。如果促销一双皮鞋,他会说如果你想买一双真正意大利手工皮鞋,要抓紧了,因为我们的意大利师傅已经76岁了,带一点点幽默。还是促销,但是会站在C端的角度跟消费者沟通,显得平易近人。但是你说这个效果和上一个效果哪个好?我觉得要因情况而定。
其实无论是4P还是4C都构成了营销的本质,4P强调的是卖点,4C强调的是买点,4C到4P无外乎就是强调了从卖点到买点的转化,但是还原到本质,他们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4C升级了营销的动机,就是所谓的靠近C端,让消费者变成了我们营销思考的一个起点 。